坑坑相推何時了之 ICA TW團體引導法之焦點討論法(ORID)

有坑不能只有自己跳,寫課後心得是一種基本的公民道德:)



直接說我學習到的,以及會怎麼用到scrum的retrospective meeting中

問問題要循序漸進從簡單的開始

從客觀性(Objective)的問題開始。因為O類問題簡單,不用思考就能夠回答,讓團體中所有成員很輕鬆的就能參與,對討論產生貢獻感,也會感到安全(覺得問題很容易,不會出錯),願意繼續參與討論。跳過O的問題時,容易雞同鴨講,透過每個人說出自己的對O的回答,或是唸出一段文章、一份報告、一個問題,將大家把思緒拉到同一水平上;但是也不要在O停太久,因為人腦會自動跳到I,如果大家一開始就都跳到I式的回答,那就要回頭檢視看看自己的pace是不是太慢或是問題不清楚。

接著是反應性(Reflective)的問題。R類問題也不是靠思考得來的,而是過去的經驗帶來的聯想,反映的是個人內在對這件事的連結。跳過R的話,很多問題會在事後/會議後被拋出,透過R,讓團隊表達情緒,才能理解團隊為什麼生氣?為什麼哭?為什麼開心等等。

再來是詮釋性(Interpretative)的問題。可能是需要思考、比較之後才能夠回答的問題;透過團隊各自分享I,團隊彼此才能夠知道彼此思考的脈絡,當自己聽到別人的回答後,可能會激發出自己的新想法,發掘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或是新的創意等。

最後是決定性(Decisional)的問題。團隊在討論過程中得到的新的了解或是新的決定或行動。通常一般的會議都會跳過O跟R的問題,直接進入I跟D,但是缺少前面的鋪陳,很難回答出I跟D,就像我們團隊過去在retro時,大家都靜悄悄,現在回想起來,並不是團隊沒有參與感,或是沒有向心力,而是團隊可能不知道要說什麼或是哪些是可以說的,或是擔心說了會不會危害到自己等等。

I跟D的過程是需要思考的,所以需要時間,像我自己一開始小組練習時,在很短的時間中,我只能順利的回答出O跟R的問題,到了I跟D的時候我就沒說話了,因為我還在思考我的感受,所以進行ORID的討論,需要給予團隊足夠的時間,老師建議10人左右的團隊可能就要花到40分鐘以上。如果為了節省時間,從D開始問,會無法聚焦

事前花時間溝通、排除障礙

團隊中可能有些人是意見領袖,或是專家,甚至是像我們部門的主管有空時也會來參加retro;有時候在討論backlog的實作時,總會有一兩個人說話特別大聲,甚至互槓,此時團隊其他人就會一陣死寂,或是不願意再發表想法,解決方案就是在會議前,先掌握這兩個人可能會有的質疑或是衝突,先把它釐清或排除。

我自己遇過就是有個RD lead覺得PO需求都說不清楚,所以我在planning前就先找PO過一次backlog,過到我覺得我都懂了,同時去跟RD lead說,我設了time box,PO想說的需求就讓他說個夠,時間到了就停止;果然那次會議雙方相安無事,各自得到彼此想要的結果。

計畫趕不上變化,充分準備,隨機應變

輪到我當引導者的練習時,我們組被分到的是先玩一個遊戲之後,大家討論在遊戲之後學到什麼可以做什麼應用。我們一開始演練的時候,是在室內一個採光比較差的教室玩,大家玩玩的感覺是很專注、很緊湊感覺到很多碰撞跟笑聲,所以我們就依照當下的感覺設計了一連串的問題;但是實際在練習時的時候,玩遊戲的地點改到了陽光普照的室外天台。

當我開始引導時,所有人的感覺都不一樣了,大家回答的方向跟我設計好的問題完全不搭嘎,當下實在卡關無法繼續問下去,所以引導時的環境、空間很重要,一些無心的改變可能都會影響引導的效果;同時,計畫趕不上變化,老師事後了解我的困難點之後,建議可以從容不迫的問下去(對自己要有自信),或是當下改變問題(事前的問題的準備要多面向),不過對目前的我來說這都需要更多的經驗與練習才有辦法達到。

個人的Style會影響團隊參與的程度

我在上課的時候,對其中兩位同學的引導練習特別有感覺,第一位在過程中會爽朗的放聲大笑,讓我覺得好有活力,這種氛圍感染了我,讓我在那場引導練習中說了比較多的話,甚至有點欲罷不能不想結束,這樣的活力與熱情是我平常比較缺乏的,之後會提醒自己帶團隊時盡量有更多微笑,不要一付欠揍臉。

第二位同學則是他說話的聲音好溫柔,慢條斯理,而且他設計的問題我都能很快回答出來;這也提醒了我說話時或許可以稍微嗲一點,慢一點,讓大家才不會有急迫的感覺,太緊張而回答不出問題。


I LEARN EVERYTHING!!! YES!

這次的同學有六位是即興劇的演員,在老師的要求下,我們在課程結束時做了一個“I learn everything”的ending,非常有爆發力,雖然今年剛開始,但是我想這段經驗絕對是我今年學習經驗中最不一樣的TOP1。

Larry說因為不同的學員就會激發出不同的討論與學習經驗。Evelyn也說我們班是他上過最有活力最敏捷的一次,不知道跟本班有12位Agile practitoner有沒有關係XD
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